野马难驾 6万字 189人读过 全本
小说简介:《孽海花》内容繁富��,时间跨度大�,如何从总体上把握它的本质特征?作者对其创作意图的剖白�,对我们颇有启发����。《修改后要说的几句话》曾云:“这书主干的意义��,只为我看着这30年�,是我中国由旧到新的一个大转关�,一方面文化的推移���,一方面政治的变动���,可惊可喜的现象���,都在这时期内飞也似的进行�。我就想把这些现象�,合拢了它的侧影或远景和相连系的一些细节事���,收摄在我笔头的摄影机上��,叫它自然地一幕一幕地展现��,印象上不啻目击了大事的全景一般�。”由是观之��,作者试图在这部小说里容纳30年历史的本质内容���,并表现出它的发展趋势��。质而言之��,就是要把《孽海花》写成一部历史小说��。而所谓历史小说�,已经不同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“历史演义小说”���,历史演义小说���,即历史的通俗化��;而这里所说的历史小说����,是具有近代意义的新概念�。其基本特征是:“把奇妙和真实”结合在一起�,塑造“个人与社会历史命运更紧密结合的人物”,表现历史的本质和趋向��,最终“把小说提高到历史哲学的地位”(引号为卢卡契言论)��。应该说���,《孽海花》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境界���,堪称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小说。这自然与作者对法国文学特别是对大仲马、雨果的历史小说具有颇为精到的研究不无关系���。 《孽海花》所表现的30年历史内容�,亦即同治中期至光绪后期这一特定历史阶段政治和文化的变迁史�。 就政治演变而言����,小说以同治中后期为背景���,或隐或现地表现了光绪前、中期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展历程:从中法战争到中俄领土争端�;从甲午海战到台湾军民的反抗侵略��;从洋务运动到维新派兴起����,以至资产阶级革命领导的广州起义的失败。同时��,作者更注重表现诸多政治事件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��。诚如作者自云:“这书写政治,写到清室的亡��,全注重德宗和太后的失和���,所以写皇家的婚姻史���,写鱼阳伯、余敏的买官��,东西宫争权的事��,都是后来戊戌政变��,庚子拳乱的根源�。”小说中的光绪皇帝生性懦弱��,完全被慈禧太后所挟制��,即使册立皇后��,亦没有丝毫的决定权���。慈禧将自己的外甥女塞给光绪立为皇后,以为耳目��,而光绪所宠爱的姑娘只好屈居皇妃之位,从此东、西宫争宠的闹剧愈演愈烈��。东、西宫争宠���,实质是光绪与慈禧争权的表现形式��。后来,外间传言�,鱼阳伯行贿皇妃���,谋上海道肥缺���。慈禧就借机大打出手��,立刻廷杖皇妃��,并降之为贵人���。因此而引起帝后失和��。由此而后的戊戌政变、义和团运动直至清王朝覆亡����,都与帝后失和相关联��。不过��,戊戌政变及以后的事件都在拟写计划之内��,而并未付诸实施�。 小说是如何表现30年来思想文化的变迁呢����?作者在《修改后要说的几句话》中对此亦有明确的揭示:“写雅聚园、含英社、读瀛会、卧云园、强学会、苏报社�,都是一时文化过程的足迹���。”从雅聚园的描写中��,可表现出同治时期一般读书士子的精神风貌���,国家已处岌岌可危的境地,而他们对此却麻木不仁��,对世界大势几乎是一无所知��,唯一感兴趣的就是考究做八股文的要诀�,陆菶如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����。然而�,时代风云的激荡毕竟促使读书士子阶层发生分化���,某些思想敏锐的通达之士��,开始睁眼看世界,除举子业之外���,亦注重经史百家的学问�,而且对西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���。就在第2回有关雅聚园的描写之后���,叙及金雯青中状元衣锦还乡、乘轮船途经上海小住�。有洋务派著名人物冯桂芬来访�,见面一番寒暄之后��,即以长者口吻勉励雯青说:“现在是五洲万国交通时代�,从前多少词章考据的学问���,是不尽可以用的��……我看现在读书�,最好能通外国语言文字����,晓得他所以富强的缘故�,一切声、光、化、电的学问��,轮船、枪炮的制造��,一件件都要学会他���,那才算得个经济��……”一番话足以振聋发聩�,直令状元郎茅塞顿开���。随后��,金雯青又应邀赴一品香会客��,席间听薛淑云(影射薛福成)、王子度(影射黄遵宪)等人“议论风生���,都是说着西国政治学艺”��,不由暗自惭愧�,想道:“我虽中个状元���,自以为名满天下��,哪晓得到了此地���,听着许多海外学问�,真是梦想没有到哩����!从今看来�,那科名鼎甲是靠不住的,总要学些西法���,识些洋务���,派入总理衙门当一个差���,才能够有出息哩�!”由此意味深长的心理剖白���,可见在上海这等开放的城市���,学西法、识洋务在知识界已成为时尚��。时代毕竟前进了��,传统的词章考据之学��,已远远不足以敷用,洋务思想应运而生���,盛行于世��,思想文化演变之迹甚明��。然而����,洋务思想自有其先天的不足��,它只承认西方各国的船坚炮利及科技的进步,而无视其政治体制较之封建专制亦同样具有的进步性和优越性���。这种轻本而重末的致命弱点�,随着时代的推移而愈益为人们所认识��。代之而起的则是以政治体制变革为实质内容的维新变法的思潮�。到18回有关“谈瀛会”的描叙���,就十分清晰地表现了这一思想文化变迁的足迹���。从第2回写金雯青衣锦还乡、途经上海聆听薛淑云、王子度的洋务高论�,到18回叙及金雯青由俄返国途经上海参加“谈瀛会”��,其间经历了20余年的时间�,这期间思想文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�,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在社会传播��,同时�,从洋务派中亦分化出一批具有变法思想的改良派��。“谈瀛会”上����,依然是薛淑云、王子度一班人���,而其政治见解较20年前大有进步����。“谈瀛会”的中心话题是:“吾今自强之道����,究以何者为先�?”围绕此论题���,各抒高见�。或以为力争外交权为急务��;或以为当以练兵为首要���;或以为发展经济为基础����;而最具说服力的论辩��,则是以为必以政体变革为第一�。而此论实际上最终成为诸名士的共识���。毫无疑问��,它属于改良主义的新思潮��。 小说写到第29回��,所反映的时代背景���,已是19世纪末期甲午海战之后的情状���。北洋水师乃洋务运动的产物��,海上一场恶战�,竟不抵岛国日本��,几至全军覆没��。这沉痛的教训给思想文化界以极大的震动��,通达之士为之猛醒��,他们清醒地意识到:政体不变革��,单是办办洋务����,终究是难以拯救衰敝的祖国�。这种以变革政体为核心内容的维新思想��,在甲午海战之后颇为盛行一时���。 与此同时���,更有一些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���,他们以为清朝政府已经腐败透顶��,顽固派势力在朝廷占居绝对优势����,以和平的方式去变革政体��,只不过是浪漫的幻想��,最终难以付诸实践��。那么��,他们的政治主张又当如何呢�?第29回叙及革命派领袖人物杨云衢(影射杨鸿飞)的演讲辞���,从而明确揭示了革命派政治主张的本质内容:“现在的中国少不得革命的了���!但是不能用着从前野蛮的革命��,无知识的革命���。以前的革命���,扑了专制政府�,又添一个专制政府��,现在的革命,要组织我黄帝子孙民族共和的政府��。”很显然�,这种以“推翻专制���,建立共和”为核心的政治主张���,比之于维新思想来得更为激烈���,亦更为切实��!但是��,在小说所描写的那个特定时代����,革命派思潮尚未风靡社会��。第29回叙及革命中坚人物陈千秋只身赴沪���,试图联络同志�,发展革命力量��,而结果却令他大为失望��。偌大一个上海��,竟难觅知音����。且不论花天酒地、醉生梦死的浪子以及惟知买进卖出、胆小怕死的商贩��,即使“大家推崇的维新外交家王子度���,也只是主张废科举���,兴学堂��;众人惊诧的改制新教王唐猷辉(影射康有为)�,不过说到开国会,定宪法���。都是扶墙摸壁的政论����,没一个挥戈回日的奇才”���。陈千秋的忧愤��,既表达了对维新派切中肯棨的批判���,又反映了革命派思想尚缺乏知音的时代特征��。革命派思潮风行于世�,那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的事情���,然而�,《孽海花》并未及此便匆忙收场���。 总之,循着作者的笔触��,不难寻绎出30年间政治、文化的演变史�,从而��,使小说具有了“历史哲学”的意味和境界��。虽然����,小说中不乏对清廷腐败的揭露和谴责���,然而���,它只是在反映政治文化变迁史过程中的附带而已���。因此���,《孽海花》终究是一部“历史小说”���。只有把握了它的这一本质特征��,对这部小说的理解就会深入一层��。 当然��,历史小说并非历史教科书��,即使它取材真实����,人物亦历历可考(据考证��,小说中人物有生活原型者达270余人)���,但是��,绝不可把它与历史生活本身等量齐观��。它毕竟是一部精心结撰的“奇妙与真实”结合的文学作品����,作者以状元郎金雯青(影射洪钧)与名妓傅彩云(影射赵彩云)的婚姻生活故事为情节主线��,将30年间重要历史事件的侧影及其相关的趣闻佚事���,加以剪裁提炼��,熔铸成篇�。
最新章节:妈妈?
更新时间:2024-12-23